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Exhibition : Lost & Found in Asian Contemporary Art

小時候有沒有玩過捉迷藏? 那種尋尋覓覓的感覺, 還記得嗎? 長大之後, 忙碌的功課及生活, 令人忘了本性, 忘了自愛, 也忘了兒時單純的美好.
香港藝術中心在2011年底, 帶來了Lost & Found 藝術展, 於Pao Galleries舉行, 以大自然為主題. 可惜的是其中一件展品有損壞, 在後期未能展示.

Artists: ZENG Fanzhi, Takashi KURIBAYASHI, Hiroshi SENJU, LuxuryLogico, PAK Sheung-chuen, LAM Tung-pang, Danny LEE Chin-fai,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Lost&Found
Luxurylogico 豪華朗機工, Solar, Multimedia Installation 2011
門口放置的是一件以燈泡為主材料的裝置藝術品, 配以超時空(?)音效. 據知, 這是一件Group Work. Hum.. 以燈泡為題的作品不是新鮮事, 如何跟大自然拉上關係, 怒我看不出. 有關運用燈泡及聲音, 反另我想起另一件作品.


在處理作品時, 畫面及聲音的處理當如何. 人工與自然如何融合, 如何定位等等. 一切一切, 都可以令作品更能說故事, 同時, 與觀眾的(思想)互動也更多.

Lost&Found
Takashi Kuribayashi, Wald aus Wald (Forest from Forest), Japanese paper, pulp, 2011

轉入主廳, 我的視線被白茫茫一片所阻擋, 細看下, 看來是很多的紙, 所造成, 有如岩洞下看上去的景況, 一切都是白茫茫的, 有如在雪地, 有如進入無人之境. 我身高是有點高, 不過白紙阻擋得連小朋友也要彎腰才可以進內. 隨著紙的高低起伏, 參觀者也高高低低地彎腰前進. 在後面的人看著前面的人, 甚是有趣, 漸漸地, 整場的人都因為滑稽的動作, 喜樂了起來, 拍照的拍照, 玩捉迷藏的玩捉迷藏. 在香港, 真的很少看到觀眾可以歡容地在場地內享受藝術品帶來的互動, 尤其位於香港的藝術場地, 觀眾都像進入了示範單位般, 硬崩崩的來, 硬崩崩的走. 惟獨在這裡, 大家像是回到過去小時候, 忘了身份及年歲, 一起玩起來了.
Lost&Found Lost&Found Lost&Found


白茫茫的, 看來就如此的空洞, 如無物, 在我們回到小時候的瞬間, 其實此白森林也去了未來, 除了觀眾, 無其他生命的跡象, 有的, 也只有觀眾在紙下走過的影子, 如將死的靈魂在垂死掙扎, 自然光透過紙洞打在地上, 像是原子彈爆炸後躲在地下室時唯一的光線. 在大自然頻臨死亡之時, 人類只顧玩樂, 這也許是Takashi Kuribayashi 想告訴大家, 愛及保護現在僅有的, 因為我們不知道在那一個時刻, 會突然失去了這曾有很多美好回憶的事物.


接下來的一件, 是白雙全先生的, 他似乎是刻意要我們跟著他走過的步伐去走, 於是, 我看了一次, 而且, 用了另一個方法再去紀錄他的步伐.

你有多久沒有抬起頭看月, 聽海, 聞花? 都市人, 生活總是太忙, 停不下來, 然後很多的藉口給自己, 等到失去, 才去珍惜. 拍照的, 攝影的, 遊行的, 為的是保留或挽救將失去的. 新光戲院, 出現在YY演唱會令人懷念的歌手, 就是一個好例子.  那, 我們現在擁有的, 你珍惜了嗎? 文字, 時間, 月光的溫度. 用時間去感受你已經擁有有東西, 絕對不是奢侈, 一定是值得的.


走到Pao Galleries最底一層, 會看見Zeng FanXhi的畫作.




看見瘋狂的線條, 暗沉又光亮的色調, 像是把人帶離了灣仔, 那是一個新的國度- 只有瘋狂的動物, 簡單的肉食森林, 最原始又最美好的.  站在狂亂的畫面前, 反而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寧靜.


'面對光明, 陰影就在我們身後'--海倫凱勒

補充資料:-




by 白芹@Viewor

Sunday, February 26, 2012

4.48 Psychosis 4.48精神崩潰 by 40thHK Arts Festival


怒我膚淺, 這是我頭一次閱讀過真正最美又最寫實的詩. 今回讀到了. 美得令我想畫一幅來自黑暗的畫.
以前看過的風景, 都是表面的, 包裝過的, 保護性的.
來自英國的編劇 莎拉.肯恩(Sarah Kane)所寫下的, 卻是一首令人喘不過氣來, 在黑暗中本體發光的詩. 美的, 不是劇的本身, 而是閱讀的人所感受到的力量. 一位黑色的天使在歌唱.


抱歉, 我想做的是分享感受, 而不是要介紹此劇, 有關劇的內容, 請自行網上查閱, 甚或親身去看一場, 如果你仍有機會.


很多的介紹文案, 都會說這彷似是Sarah Kane的遺書, 在我來看, 是錯誤的. 她的生命沒有完結, 而用了另一個方式活下去. 很老套? 聽我說下去.  那是1998年, 大家對精神病都很抗拒及無知的年代, 比AIDS更甚. 人們的印象就是 - "瘋子, 總想吸引人的瘋子, 控制不了自己行動的瘋子, 照顧不了自己的瘋子, 麻煩身邊人的瘋子, 就不可以安靜一點, 正常一點嗎?" 那是1998年.


Sarah 亳不保留地把心內的情感及矛盾都寫在劇本上, 是的, 除了如此, 還有誰會認真坐下來聽她說. 心理醫生? 朋友? 自己幻想出來的一角? 不, 不, 他們都只是告訴她, 你有病, 這不是你的錯, 吃藥吧, 看醫生吧. 沒有去聽她的真心.
Sarah 就把這一切駭人的, 真實的內心, 淘出來.
(以下是Sarah 自殺被救回一幕)


'你這傷口是如何形成的?'
'我造成的.'
'你這樣感到很棒嗎?'
'不'
'你以為你這樣做, 別人就會同情你, 你是這樣想的?'
'不不不'
'那你為什麼割你的手臂'
'因為這感受他媽的棒, 因為這感覺他媽的奇異'


當自身的痛苦喊出, 卻又被以為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及注意, 人往往就會灰心了, 對世界失去了希望. 這相信是很多人都有經歷. 從自殺中誤以為可以釋放自己, 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從來不會有一個人會完全懂你, 即使你的父母. 死了, 卻沒有人懂你的死, 真的很無聊. 唯一的答案, 就是你想得到別人的目光及注視. 是這樣嗎?

'每一次錯身就割去我一片靈魂, 我支支吾吾無法述說我的病情, 別人一無所知而我已習慣沉默.
我的肉體與靈魂永遠無法組合.'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能量的, 即使死後. 只是在我們眼可見的世界, 如何可以把生命的能量在死後, 仍傳開出去, message delivery, 就用功在眼見的地方吧. 藝術家要走的, 也許是這條路, 把能量釋放, 令更多的人有共嗚, 從而得到釋放及提昇.

看此劇時, 我是緊張的, 不能動彈的, 身體與靈魂是分開的. 既想捉摸台上的主角, 手又伸不出來.就是這壓抑, 把人活生生地困在身體內, 令女角被困在一個名為'瘋子'的定義內.

'我感到我很老, 像一個八十歲的老婦'
'意識到自己必然死亡, 讓我感到非常沮喪, 於是我決定自殺'

死亡是必然的, 但請先想好你的人生是不是已經夠了, 可以完了? 赤裸面對自己, 現在的, 是你嗎?
我說, Sarah是幸福的, 因為她沒有迷失自我, 她一直在, 只是出現在錯的世界.

以下是TINDERSTICKS樂隊用4.48台詞寫的歌.

本人更喜愛的BJORK的一首.



相信我, 即使不懂對白, 你也會感受到劇場內的溫度及氣壓. 然而以下這一段, 我實在太喜歡了, 有如用木釘一下一下地打入彊屍的身體, 我被一下一下地打得不能再呼吸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
(應當看英文台詞的, 可惜未找到. 而且, 似乎每個劇團用了不同的方法去演, 有點難找這次華沙TR Warszawa劇團的版本..)

抽象的意义
不愉快的
不能承受的
不鼓舞人心的
不可理解的
不相关的
不虔诚的
不敬神的
不悔悟的
厌恶
错位
丢魂
解构
我不认为
(明确地)
一个单一的灵魂
能够
将会
应该
或愿意
而如果他们做了
我不觉得
(明确地)
那另一个灵魂
一个像我一样的灵魂
能够
将会
应该
或愿意
轻率从事
我太清楚我在做什么
实在太好
无讲母语者
无理性的
不可征服的
无可挽救的
无法辨认的
脱轨的
混乱的
畸形的
不规则形的
模糊意义
真 对 正确
所有人或任何人
每一个人 所有人 全都
淹溺在逻辑的海洋中
这丑陋的瘫痪状态
仍然病着
 


 
最後, 希望HKAF 繼續帶更多精彩的節目來香港, 趁仍有時間.

'please open the curtains'
Let's read the real Sarah Kane, and let she live in our life/heart.

文:白芹@VIEWOR

延伸閱讀:-

http://www.mask9.com/node/17685
Sarah Kane 介紹 by 好戲網
 
http://www.timable.com/event.php?eid=24086
《4.48精神崩潰》4.48 Psychosis @40th香港藝術節
 
http://juliaclee.com/directing-and-acting/4-48-psychosis/
Play in Taipei

http://mikechow.blogs.com/hth/2006/12/sarah_kane.html

無奈

.. 當我很專心地寫文... 請不要打擾我....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崩潰

一連看二個節目,我...又胃痛了。
'一首孤單的交響曲,在4.48分的時候'
其實沒什麼特別, 只是她說中了 自殺很痛快,郤又被當成想別人注意的行為。
可能是因為死不去,
人要發抖,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管是主角,是配角,是台下的人。
她叫touch me 時,我真的想摸她。
她的痛,好像已在我手指頭上。
Ps 低能的我如常録音,開始了才發現,他的話我根本聽不懂。
我的4.48也不是在4時48分.

心情太空,來一客The Artist。
戲很好,戲院很空,觀眾很好。
可是心情更差了,胃竟然痛了。
冇哂心機,唉。

Thursday, February 23, 2012

電視劇也可以有深度



過去的,反令人更著迷, 更留戀.(攝於上海舊宅荒廢閣樓, 圖為放置糕點盒子) 


電視劇也可以有深度

定了這個題目, 自己都想發笑, 就有如有人為自己解釋撒過的謊, 聽的人也忍不了笑.

深度, 是人定的, 觀者角度不同, 看的出發點不同, 深度也就不同.

'有一種社會學的觀點指:在有限的生存空間內, 而人口又不斷膨脹, 人與人間的物理距離愈見拉近, 精神上的相互距離即成反正, 所以人與人間充滿各種距離, 並非宿命, 而是科學數據支持下的一個無奈結果.' - 4inLove

在我看來, 這是很淺的事實, 又是很真的道理. 人與人之間, 是不是物理上的距離愈遠, 精神上可以更接近? 我同意的. 因為我們都不肯用心去聽, 去說話. 說的都是想講給自己聽的話, 希望別人認同自己的話. 世界上不是就真的只分了七類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載體, 而更悲哀的是, 人由出生開始, 已經註定是怎樣的人, 這是你和我都沒法改的事實.
 
可是, 在現今的社會, 科技資訊蓬勃的年代, 身體上的距離不近, 但溝通卻不斷, 只是隔了個電腦.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話不可以面對面說. 但人有時就是習慣了, 愈發愈遠,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已經不是物理或精神上可以衡量. 人的心已被層層保鮮膜包圍, 永遠保鮮, 也永遠單向.

我和你的距離, 已經不是思念的一種, 也不是一件軟尺衣可以拉近. 像是宇宙中的黑洞力量, 無知巨大, 被吸走到沒有答案的國度, 也許是近了, 也許是遠了. 也許是沒有了.


今天分享句:-

"那些都已是過去的事了, 要 __ __ 他的細節, 竟會如此困難"
A. 忘記  B.尋找
你的答案是?

忘了在哪讀回來, 就是很記牢在腦內, 大既是<對倒>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黛玉:我現在捨不得!
寶玉:我知道。
黛玉:我們會再見面嗎?
寶玉:要分開了,才能再見面。
黛玉:那麼我們再見面的時候,會分開嗎?
寶玉:還會。
黛玉:既然還能見面,為甚麼還要分開?
寶玉:因為這樣我才能掛念你。
黛玉:我回去會做些甚麼?
寶玉:會等。
黛玉:你的心裡只有我嗎?
寶玉:不,你就是我的心黛玉:等會痛嗎?
寶玉:一點點……

<牽掛像筆債 再聚又再添>

只要有愛過便懂

懂了,謝謝你愛過我,我會一直愛著你,放在心底的角落。
 --------------

今天發生了很多事,婆婆走了,跟他攤牌了,interview很差。
整個人淘空了似的.哭不出來,呆滯的該睡了,明天趕去坐飛機。

Saturday, February 18, 2012

會好

靈魂之手跟肉體之手分開了,很想伸手去捉。
明知鳥會飛走,仍想去伸手。
心中是知道的,說好永遠就是永遠,可是太多次的
'放下吧,別捉太緊',
開始懷疑世界,懷疑自己。我是不應有朋友的?

縂把愛我的人弄得傷痕累累,看了又想伸手。
再問自己一次,答案仍是。
可這是要雙向的。對著門說話是會病的。
把心剖出來,思緒跟血紅血紅一起流出,
一切便會好的。

Friday, February 17, 2012

寫一輩子

可不可以就不理性地寫文字寫一輩子.... 我知道的 街上的黃燈 地上的道路 樹葉的靜止 小菜的香味 天氣的變化 失落的扶持 白色的交疊 分享的單純 一抬頭, 便只剩下背影 影子, 時間, 冷漠 我知道的 只是我不願承認 ------------------------------------------ 那紅的線在褪色. 化開, 成了一種快樂 狂喜的, 驚動的, 吵鬧的. 線退成了白色 縫在白的衣裳上 竟也如此地合襯. 殘留的紅輕輕的在白衣上劃了一道鮮紅 其實再也沒法變成白, 其實再也沒法變成紅. 像是藝妓面上的口紅 摸上了面頰 再也沒有對 再也沒有錯 在人海中跳舞 直到線斷

筆名

我說過要出書, 相比起你的, 我當然自愧不如,
我不知道你看不看見我的話, 正如blog 好像是公開給大眾, 可是往往看的非我想的,
想的非有看的.
BTW, 你是應當要出書的, 如果連我也可以出到(前一句是說真的, 你再考慮下)

頭痛選什麼做筆名, 因為以前的都太唔岩用了... 看到這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8%B1%A1%E7%9A%84%E7%9C%BC%E6%B7%9A
故事內容我不敢說, 未看. 不過我喜歡他的英文名.

但...
似乎未能跟我的筆名對上... 再想想... 吧...

太無奈了, 跟朋友鬧著, 看到這個很搞笑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32813682
哈哈, 我就叫'白芹'吧.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2

預知

看著自己的BLOG, 嘴角在笑, 我彷似有預知能力, 一次又一次地說中了數月後的事.
有時, 我討厭我這能力..

延伸

朋友問我什麼是延伸.

我所知之延伸, 就是一樣事/物, 其中一部分(或多或少)保留原本的樣子, 另一些的部分發展去另一個層面, 而這個'原本的樣子'和'另一些層面'當中是有不可分斷的聯繫,這個'聯繫'亦是該事/物的本身. 延伸指的是發展去另一個層面.

hum... 簡單D講...
即係一舊香口膠你吃完吐在地上, 你一腳帶上前一步時, 他本身貼在原地, 同時也貼在前一步, 而二者之間好似芝士咁'聯繫'左. 前一步個個就是原步的延伸~

DARK / LIGHT side, 我唔覺得是延伸, 好似BATMAN中有一角, 也是有時DARK, 有時LIGHT, 只可以說DARK 是LIGHT 的陰暗面/潛意識/內心/不表面可見的. 可是說是轉變.

延伸, 我自己覺得, 如果本來擁有DARK/LIGHT, 因為一些事激發而去做壞/好事,久而久之成了一個定義為'壞/好'人,就是一個地位/名稱上的延伸,也可以說是性格/人性上的延伸(?)

我沒有QUOTE, 只是覺得~^^

Monday, February 13, 2012

在面書看見, 轉載過來, 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行旅


■向陽


我尋找你,在匆迫的行旅之中




如一尾魚,在纏牽的水草之中



我尋找你,在通往終點的驛站




我尋找你,在左右交困的路口




如一尾魚,我從眾多陌生的瞳孔辨識你






在闐暗的甬道之中,我遇見你






在廣袤的夜空之中,如一輪明月





在人跡渺少的街角,我遇見你





在燈火睏盹的窗間,我遇見你




我從眾多無聲的臉容聽聞你,如一輪明月

Sunday, February 12, 2012

電影: 紅花坂上的海



你有一個人看戲的習慣嗎? 應該說, 你會不會一個人看戲?
身邊有不少的朋友都習慣一個人看戲, 我也是, 當然, 如果遇上想法相近的同伴, 可以戲後一起傾下, 也是樂事.

突然有感, 是因為最近看了[紅花坂上的海](台譯:來自紅花坂).

我是宮崎大熱時代後期的一代, 他的電影都是戲院早場重播時啃回來的. 看戲的同伴是年輕的一代, 還未有看過他所有的電影, 也沒有衝動去看他所有的電影.

[風之谷][再見螢火蟲][天空之城], 對香港人來說, 主題及背景, 都是既遠且陌生的.  那些所說的, 是日本的歷史, 也是大自然的事.

[紅花坂上的海]是宮崎駿編劇, 宮崎吾朗(他的兒子)監督. 之前, 大眾對吾朗的評價都是好壞參半. 吾朗不是駿, 但即使沒有駿, 是否也可以獨當一面?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出路....

唉...生活漫漫... 實在太多煩惱..
解決方法有二
一是中六合彩頭獎
二是中六合彩金多寶

唉...還是早早休息, 然後繼續努力地做好每一分鐘的事.
明天的憂慮明天處理吧...

P.S. 原來很久沒有好好拍照, 明天要多留意身體外的風光, 不要再埋頭於手掌上的

Saturday, February 4, 2012

烏托邦中的鬼魂 : No Longer Human 腦作大業訪談

之前在OSAGE KT 的展覽 - [No Longer Human] , 去過了二次, 終於, 在[腦作大業]時, 跟其中二位藝術家來了次淺談. 是晚的交談是愉快的, 由必然要談的作品慨念至創作過程, 到三位藝術家的合作方法, 甚至周邊八卦, 至鬼魂及UFO. 做藝術的人, 大既腦袋都很天馬行空, 想像無窮無盡. 就好似叮噹的八寶袋? (笑)

是次展覽, 三者的作品都有一個共通的主題, 就是烏托邦, 一個不存在的理想國.
烏托邦 means
1-no place
2-good place


Nadim 的作品, 以泥沙為主要創作材料, 他作品刻意用上那種快消失/會消失的狀態, 有如烏托邦, 在我們心中, 似有還冇. 我們總希望有這個good place的存在, 又同時明白, 其實no place. 他的作品, 是一個用來作為分岔路的阻礙地為基礎, 想講的其實是距離.

Magdalen 相信 真實 及 美好的想像, 是同時存在人生中, 人類透過情感, 把大自然畫面化, 甚至浪漫化. 在加州長大的她, 把那些畫面一幕幕, 疑幻似真地表現在作品中: 在風中飛揚的膠袋, 猶如室外的室內, 到處的盆栽, 公路上的廣告版, 還有亂舞中悠悠長髲. 一切是人工的, 也是虛無的.

想知道更多詳細, 可前往[腦作大業]收聽.


恕愚昧, 我在之前沒有太認識辛波絲卡, 正如之前寫Louise Bourgeois, 也是臨急抱佛腳.. 先試讀以下的詩, 了解一下這位女詩人所認知的烏托邦.


悼辛波絲卡

這裡躺著,像逗點般,一個 舊派的人。她寫過幾首詩, 大地賜她長眠,雖然她生前 不曾加入任何文學派系。 她墓上除了這首小詩,牛蒡 和貓頭鷹外,別無其它珍物。 路人啊,拿出你提包裡的電腦, 思索一下辛波絲卡的命運。 ——〈墓誌銘〉(陳黎譯)


"I like being near the top of a mountain. One can't get lost here."

- Wislawa Szymborska (1923 - 2012)




烏托邦 ◎Wislawa Szymborska 譯│印卡


什麼都清晰起來的小島

你腳下的堅土

只要是路就是通途

... 灌木叢因證據的重量下彎

斯長於此,合理猜想之樹

太古以來便舒展著枝擺

理解之樹,閃爍著率直而樸質

在名為「我理解」的泉水旁拔芽而出

樹林越深鬱,遠景就越浩翰

──那顯而易見地的山谷

假若任何猜疑升起,陣風就會瞬間將之驅散

回音擾動未顯現的秘密

熱切地解釋世界所有的奧秘

在右邊是意義藏身的洞窟

在左邊是深信之名的湖

從底部真理爆涌而出,往表面上下晃著

不可動搖的信任聳立在山谷

它的頂峰提供事物本質的優秀觀點

因為它所有的魅力,這個島嶼無人居住

散步在它的沙灘上模糊的足跡

沒有例外地轉向海洋

彷彿你們在這裡可以做的就是離開

以及毫不回頭跳進深淵

跳進深不可測的人生

離開, 是為了學習回來.